当你读懂老舍的《茶馆》,就看清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10-10 20:12   点击:730次
摘要:直到解放战争前夕,一位国民党干部看中了茶馆,要将它改为高级会所,还要把王利发和家人赶走。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裕泰茶馆的常客松二爷和常四爷,是一对交情甚笃的好友。


文/许朝暮主播/如初


戏剧界泰斗曹禺曾说:“《茶馆》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该剧本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经上演了七百多场,依旧备受瞩目。


老舍以裕泰茶馆为背景,用70多个出场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变迁中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从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浮浮沉沉。


有人麻木不仁,有人拼命抗争,也有人乐善好施、渡己渡人。


在一幕幕人生百态、一场场人间悲喜中,藏着许多人性的真相。


当你读懂了老舍先生的《茶馆》,你会明白人生有三重境界:


愚者沉沦,智者自渡,圣者渡人。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弱者相食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北京城危机四伏,民不聊生。


城里的裕泰茶馆,却依旧人声鼎沸,热热闹闹。


太后身边的红人庞太监,闲来无事到这家茶馆喝茶。


但他发现过去对自己毕恭毕敬的财主,现在都敢跟他耍嘴皮子了。


为了给自己充充门面,他花钱买来了老婆和儿子。


老婆聪慧漂亮,儿子乖巧懂事,可庞太监却从不善待他们。


他把在宫里宫外受的气,都发泄在了母子二人身上,对他们非打即骂。


改朝换代后,庞太监没了权势,侄子们合起伙来欺负他。


他把受的折磨,都加倍给了这对母子,对老婆又掐又拧,用烟签子扎年幼的儿子。


饱受生活摧残的底层民众,内心更加麻木残忍。


常到茶馆惹是生非的打手小二德子,每次见到洋人、官兵,就吓得远远躲开,不敢招惹。


而随着社会动荡,学生成了被打压的对象时,他常去学校耍威风、痛打学生。


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力气大的,就专挑老实的学生下手,连女学生都不放过。


学生们被他打得遍体鳞伤,哀声求饶,他置之不理。


旁人指责他手段下流,欺凌弱小,他也不觉得羞耻。


社会学家孙立平也提出一个概念:底层沦陷。



越无能的人,越喜欢欺负弱小的人,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弱者身上。


身处底层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互为难的弱者思维。


人生已经很难,何必苦苦相逼?



贪财无良,终会灭亡


书中有个人人痛恨的反面角色,名叫刘麻子。


为了赚钱,他不择手段,成天倒腾洋货,以高价卖给达官显贵。


他拉皮条,将穷人家的女儿卖给别人当传宗接代的工具或玩物。


庞太监的媳妇康顺子,就是他去乡下物色来的。


当时,他向庞太监要了二百两银子,却骗康顺子的父亲说,对方只出了十两。


凭借赚取巨额差价,他短短几年间便敛财无数。


进入民国,他的胆子更大了,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只要钱给够了,他都愿意交易。


有一次,他跟两个逃兵谈买卖时,正好赶上部队盘查逃兵。


两个逃兵为了活命,拿原本用来买媳妇的钱,贿赂了部队军官。


军官们既想捞钱,又不得不完成上级的指标。


于是,他们不由分说地绑了刘麻子,拿他交了差。


他大声哭喊“冤枉”,却没人愿意站出来替他说话。


军官们把刘麻子拖到马路中间,当场杀死了他。


《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


如果不是贪财无度,哪里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钱财是一把双刃剑,取之有道则能安身立命,取之无道只会深入困途。



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


裕泰茶馆的常客松二爷和常四爷,是一对交情甚笃的好友。


两人都是八旗子弟,清朝年间月月都能领到钱财和米粮,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然而,时代的变迁,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


松二爷能写会算,完全可以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但一向养尊处优的他,怎么也放不下架子,抹不开脸面。


哪怕食不果腹,衣着寒酸,他也要每天提着鸟笼四处闲逛,在外人面前强装体面。


最后,身无分文的他,活活把自己饿死了。


相比之下,常四爷却能屈能伸,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埋头干起了体力活。


他每天摸黑起床,挑着担子沿街卖菜,还拜托王利发照顾自己的生意。


随着年纪增长,体力渐渐吃不消后,他又改为提着篮子卖花生米。


踏踏实实靠力气吃饭,让常四爷安然度过了艰难岁月。


《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生存面前,面子一文不值。


面子是给别人看的,可有可无;日子好不好,却只有自己知道。


为了被人高看一眼而透支自己,只会让现实雪上加霜。


为了扛起生活重担而学会低头,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你努力养活了自己,顾好了家人,就是最大的体面。



被旧思维套牢的人,被时代所弃


几十年间,世道说变就变,北京城里一片衰败景象。


昔日大街上的商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从早到晚热闹非凡。


如今,商人们接连破产,那些百年老店纷纷关门。


玩鸟逗鹦的闲人寥寥无几,巡警们也趁火打劫、搜刮钱财,新店铺也大多随来随倒。


王利发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裕泰茶馆,却在萧条破败中屹立不倒。


而王利发的经营之道,在于及时“改良”。


起初,他只卖茶、点心和饭菜,供来往客人吃喝、聊天。


民国时期,他将茶楼重新装修,腾出一半面积做短租公寓,专门租给手头宽裕的学生们。


后来兵荒马乱,为了吸引当兵的、当官的进来消遣,他又增加了评书表演。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横行,他还琢磨着要添女招待,站在门口招揽客人。


就这样,靠着一次又一次灵活的变通,裕泰茶馆在风雨飘摇中存活了下来。


王利发的房东秦仲义,也深谙审时度势的重要性。


他原是有名的财主,靠出租祖辈积累的地产赚钱。


清朝末年,他察觉到时局混乱,变卖了众多家产,早早改做了实业。


他引进先进机器,开了工厂,为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拘泥于陈规旧俗、固执于条条框框,迟早会被日新月异的变迁甩在身后。


敢于挣脱思维的牢笼,方能开阔视野,适境而生。


就像朱熹所说:“无所拘泥,则无不通。”


头脑灵活,通时达变,才会在波涛汹涌的时代里,为自己找到一叶方舟。



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人心永远是相互的,你给予别人的善意,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王利发为人精明,处世圆滑,但心地非常善良。


常有衣着寒酸的算命先生、卖货小贩,到茶馆里吆喝,叨扰到了客人。


王利发从不粗暴地赶走他们,而是端上一碗茶,让他们润润喉。


民国年间,茶馆一度生意冷清,人手也不够,老伙计抱怨太过劳累,想辞职不干。


此时,康顺子带着儿子大力来到茶馆求助。


原来,庞太监已经被侄子们虐待致死,他们母子俩也被扫地出门。


王利发手头不宽裕,但不忍心他们流落街头,收留了他们。


为此,康顺子感激不已,决定尽心尽力地为茶馆工作。


多年来,康顺子不计较工钱,不喊苦喊累,把茶馆当成自己家一样爱护。


儿子大力长大成人,去西山参加革命后,康顺子也舍不得离开。


直到解放战争前夕,一位国民党干部看中了茶馆,要将它改为高级会所,还要把王利发和家人赶走。


坚持留下来,也许是死路一条;不留下来,一家人又无处可去。


王利发一筹莫展之际,康顺子决定投奔大力,并冒险带上了王利发的一家老小。


曾经向康顺子伸出援手的王利发,如今在对方的帮助下,为家人谋了一条生路。


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人这一生,都在苦苦追寻幸福,殊不知福分都取决于自己的修行。


怀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最终受益的其实是你自己。




《茶馆》中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时代是英雄的时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时代滚滚如流,世事千变万化,谁也无法行云流水般地过完一生。


他人的刁难,处境的恶劣和生存的压力,总能轻易淹没在风浪中挣扎的小人物。


然而,没有不拂晓的夜晚,也没有熬不完的苦难。


如诗人金子美铃所说: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点个在看,心怀希望,挺直脊梁,踏过千难万难,活成自己最大的靠山。



“女儿,过年千万不要去男方家洗碗!”这句刷屏朋友圈的大实话,字字扎心

2022年,极简生活的20个方法

拼多多,你还有完没完?!




参考资料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