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效应-路西法效应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2-25 12:53   点击:774次
摘要:《路西法效应》一书中就是剖析了我们从天使变成撒旦的过程,而这中间能抵御住情境的影响,坚持自尊自爱的人就是我们身边平凡的英雄。这场实验的高度逼真证明了环境对人性格的

路西法效应也被一些人翻译为恶魔效应,它是由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的。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于上世纪70年主导了一次揭露人性的实验,这也是全球最具传奇的实验之一。你或许听说过这个实验的名字,它就是饱受人们争议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场实验的高度逼真证明了环境对人性格的改造,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会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实验最后是被迫终止了,可却引爆了全球对人性新的思考,或者说人们重新开始审视人性,界定善恶的边界。

到了21世纪初期,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又出席了一次美国国防部的军事法案件审理。这次案件也是源于一次轰动全球的虐囚事件。

在伊拉克战争中,当时的美军入侵和占领伊拉克之后,征用了伊拉克的一座叫阿布格莱布的监狱,他们在监狱里关押了大量的犯人,并在狱中使用非法手段审讯和虐待囚犯。之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刊登了美军虐囚的照片,将美军虐囚的行径大白于天下,伊拉克的虐囚事件成为当时美军甚至美国的最大丑闻,布什总统也被迫为美军的野蛮行为向伊拉克人民公开道歉,这座监狱也已成为美国残暴的象征。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是为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一名看守作证。他对审判结果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虐囚案的被告判刑应该从轻,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抵御监狱强大的情境压力,尤其是在没有适当的训练和监督的情况下。当然,法官并未受他影响,维持了原判。

在审判结束之后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出版了《路西法效应》(也有翻译为《恶魔效应》)。

这本书剖析了他从“斯坦福监狱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复杂人性。书的副标题是“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揭示了我们如何开始行恶。

这本书的开篇教授就提出了对人性的疑惑。

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多少?

一旦面临陌生情境,有多少把握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

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无法抵抗诱惑,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

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整个过程。这种描述手法像电影剧本,后来也确实出了同名电影《路西法效应》。实验从申请,开始找警察局配合,找电视台录像,并在上百名应征者中通过心理评鉴和深度面谈挑选出了24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作为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种角色。其中有9人扮演犯人,而且实施抓捕的过程非常真实,让很多犯人信以为真,其余实验人员为狱卒,进行三轮值班。

起初情况还好,大家还在适应自己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情况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是狱卒发布命令强迫犯人就范,犯人勇于反抗。到后来这些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监狱实验和真实监狱之间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只是一套制服一个角色,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

当你身处一个既陌生又残酷的情境下,在这个人性的大熔炉中,你可能不会表现得像过去熟悉的自己。我们大都相信自己的内在力量,能抵抗像是斯坦福犯人实验中那样运作的外在情境力量。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样的想法是成立的,但这是属于少数的,而我们通常会将这样的人标示成英雄。大部分人虽然也都相信个人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情境和系统力量,甚至有人有刀枪不入的错觉。但是那样的错觉通常会让一个人掉以轻心,无法对抗那些隐晦的、不合乎社会标准的影响力,而使得他们更加易于被操纵。

《路西法效应》一书中就是剖析了我们从天使变成撒旦的过程,而这中间能抵御住情境的影响,坚持自尊自爱的人就是我们身边平凡的英雄。这本书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颂扬存在于你我身边的平凡英雄。

这英雄主义的平庸性,是对每位随时愿意尽人性本分的男男女女挥动的英雄旗帜。号角一旦响起,他们会明白这是朝着他们而来。

当我们面对情境和系统的强大压力时,都该坚持人类本性中最好的本质——以颂扬人性尊严来对抗邪恶。

不必多么伟大,抵抗住邪恶,我们就是英雄。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